微信扫码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邀】首届“徕伯杯”启动会: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

大会简介

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新进展之一,是3D细胞培养系统的发展,例如类器官、球状体或器官芯片模型。3D细胞培养物是一种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细胞能够在三维空间中生长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这些环境条件与它们在体内的情况相似。 类器官是一种 3D 细胞培养物,包含器官特异性细胞类型,可以表现出器官的空间组织和复制器官的某些功能。 类器官重现了一个生理上高度相关的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复杂的多维度问题,例如疾病发作、组织再生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国内的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方向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为了给国内从事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搭建一个展示科研成果、分享科研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促进国内类器官领域科研水平提升为宗旨,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和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决定联合举办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

 

类器官多学科交叉研究论坛之“徕伯杯”摄影大赛启动会

2022年9月15日,19:00-21:15

时间

主题

嘉宾介绍

19:00-19:05

类器官摄影大赛致辞

曾艺,熊春阳,胡浩,方策

19:05-19:25

心血管干细胞命运调控、类器官与再生医学

那洁

19:25-19:45

类器官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

蒋明

19:45-20:05

肿瘤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挑战

黄卫人

20:05-20:35

类器官构建与培养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董丽丽

20:35-21:05

类器官拍摄注意事项和技巧分享

高天龙

21:05-21:15

类器官摄影大赛赛制规则介绍

郑晓业

董丽丽


立即报名!

徕卡直播间
仪器信息网直播间


致辞嘉宾介绍

曾艺

曾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腾讯“科学探索奖” 。长期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在发现新的成体干细胞的身份、建立成体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体系、发现干细胞微环境因子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担任 eLife 期刊编辑及Development、JBC 编委, 中国干细胞生物学会委员。

熊春阳

北京大学   教授

熊春阳,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大电子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力学-材料-微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包括力生物学、力材料学、类器官工程、器官芯片等。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纳米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主持或参加其他国家或地方课题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胡浩

伯桢生物市场总监

奥格锐生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中国科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复旦大学类器官中心转化办公室主任

具有结构生物学、免疫、病毒和疫苗交叉学科背景;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综合医学研究中心多年科研经历;具有100+个医学研究课题组、医院进行长期深度科研合作经验;联合创立类器官培养专家公司奥格锐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交差研究背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器官生长因子;联合创立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开发类器上游技术和产品模块,共享模型价值、引领医药创新。

方策

徕卡显微系统 市场经理兼应用经理

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科院,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深度参与了院级光镜平台与电镜平台技术能力的搭建,毕业后加入徕卡显微系统。专注显微成像技术及市场发展超过15年,在激光共聚焦、超高分辨率、多光子、电镜制样及光电联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及市场管理经验。

演讲嘉宾介绍

那洁

清华大学   副教授

那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于美国佛吉尼亚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2002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获得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干细胞事业发展研究员基金。201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心血管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应用这些细胞制作类器官模型, 研究人类器官发育和疾病机理,促进细胞治疗等临床转化应用。获得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干细胞、胚胎发育、类器官方面论文70篇,他引3000余次。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若干项国家专利。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理学会会员。

演讲题目:心血管干细胞命运调控、类器官与再生医学

演讲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人民死亡的第一大类疾病,也是很多其它疾病的高危因素。如何修复和再生心脏和血管是当代医学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利用干细胞构建的类胚胎和类器官为研究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病变和修复提供了新的模型。人类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搏动的心肌和更够形成血管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我们建立了从人类多能干细胞高效,快速分化心肌、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体系,发现了新的调控机制,并在缺血疾病动物模型上进行细胞移植实验,验证了这些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心脏由除心肌外的多种细胞构成,并有复杂的三维结构。为更好的模拟心脏组织,我们用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构建了含复合细胞组分的迷你心脏“类器官”,并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了这一过程。我们发现这些细胞混合并在细胞外基质丰富的环境内3D培养后,细胞状态和组成会发生较大转变。最后,我们将迷你心脏“类器官”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后,可以有效逆转病理重塑和改善心脏功能。

蒋明

浙江大学   研究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前肠起源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和肺的干细胞在器官损伤再生及在肿瘤中的功能研究。以类器官结合动物模型,鉴定不同类型和起源的干细胞在参与损伤后再生以及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发表一系列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包括Natur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al Cell和PNAS等多篇领域内顶级期刊。承担科技部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演讲题目:类器官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

  • 类器官的发展和构建。
  • 类器官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 类器官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

类器官技术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进展之一,被Nature Methods评为2017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佳技术。类器官是由干细胞或者从病人身上提取的肿瘤组织在特定的3D体外微环境下自组织发育而来的、高度模拟体内真实器官特征的小型化的体外器官模型。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能模拟人体器官,凭借独特的模拟性能,类器官在再生医学、基因编辑、精准医疗、器官发育、疾病建模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黄卫人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员

黄卫人,二级教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省泌尿生殖肿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医学基因重编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精准医学及合成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在包括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 Science、Genome Biology、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

演讲题目:肿瘤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挑战

董丽丽

伯桢生物产品运营部总监

遗传学硕士,2019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期间主要参与RNA先天免疫机制研究工作,具备资深生物医药会议策划运营经验,在伯桢生物任职期间主要负责类器官构建与培养的产品策略开发,类器官产品运营、类器官药物开发等工作。

演讲题目:类器官构建与培养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高天龙

徕卡生命科学部高级应用专员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后从事癌症相关的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多年。

2013年加入徕卡显微系统,负责生命科学领域的共聚焦、活细胞工作站、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等高端显微成像系统的技术支持。

演讲题目:类器官拍摄注意事项和技巧分享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徕卡官方微信,更多显微技巧,行业资讯尽在掌握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