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
感谢您使用我们的STED超高分辨率显微镜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相关成果,徕卡显微系统诚邀您参加徕卡STED Club高端用户交流会,与大家分享您的科研成果。
为我们的客户搭建交流的平台是我们组织用户交流会的初衷,此次以STED为主题,我们将围绕STED新技术、新染料和多领域应用案例,并且为大家带来Leica STED相关新技术的介绍。
与您保持紧密关系和倾听您的反馈能够确保我们不断创新,并帮助您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我们十分重视您的意见,并将之视为我们未来创新的原动力。我们的研发人员、应用和产品专家将随时与您讨论您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我们愿意倾听关于我们仪器的各方面的意见,从具体的应用到对成像仪器的特殊要求。
受限于国内疫情情况的影响,本次的交流会不得不第一次采取完全线上的形式举行,我们依然诚挚的在云端期待您的参与,并且期望能够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以线下培训班的形式与您面对面的交流。不过,如果您有相关产品的使用问题或者想来我们的客户体验中心体验我们的新技术,徕卡人一直都在,欢迎您联系熟悉的徕卡工作人员或者拨打400-630-7761联系我们。
会议日程 11月30日
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
预约报名
嘉宾介绍
演讲题目:通过光学技术、新型探针和深度学习来提高STED成像性能
屈军乐
深圳大学教授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PIE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199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和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分别获得物理电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7月回国至今在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作。从事多模态非线性光学成像、荧光寿命成像、超分辨成像、纳米生物光子技术和光治疗等研究。主持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仪器专项、重点国际合作、杰出青年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在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Nano Letter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实现转让3项;获2014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基础研究类二等奖(2020)、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7)和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SPIE Fellow,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和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JIOHS)副主编,激光生物学报常务编委,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Biosensors和光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演讲题目:超高分辨荧光成像探针开发及应用研究
孟令杰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
校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教授
孟令杰,西安交通大学化学院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材料,先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重点软课题和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S Nano”、 ”Chem Sci”、”Chem Sov Rev”等高影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4000余次。目前任陕西省检验检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秘书长、中国高分子复合材料学会理事、CSTM/FC59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安市纳米学会副理事长,也是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大研发专项评审专家。
演讲题目:Imaging of endocytosis in neurons
王昌河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王昌河,教授、博导、青年长江学者、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杰青、陕西省青年百人、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A类)、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第3完成人),担任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神经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生物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神经分泌与突触传递的调控机制及多巴胺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通过创新技术方法,揭示“钙不依赖性分泌”、“亚量子分泌”两种新型分泌模式的分子机制,对神经科学核心理论基石“Katz假说”(1970、1991、2013年诺奖)做出重要修订;首次发现胞吞作用的刹车机制,提出帕金森病囊泡循环新假说,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药靶点。在Neuron、Nat Commun、PNAS、EMBO Rep、J Cell Biol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2篇,累计影响因子~353,其中包括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篇,研究成果被Nat Rev Neurosci、Science、J Cell Biol、Mov Disord、F1000等重点推荐和亮点评述。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可塑性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离子通道与受体分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衰老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精准治疗分会委员,CAMPUS Asia Project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涵评专家,科普中国特聘专家,陕西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陕西省脑疾病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Neuroscience Bulletin青年编委。
演讲题目:活细胞超分辨成像荧光探针研究
王璐
复旦大学 研究员
复旦大学药学院青年研究员,获得国家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青年项目。于2010-2021年在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完成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研究工作聚焦在活细胞蛋白标记和超分辨成像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近6 年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hem,Nat Comm, 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15 余篇。两项荧光探针已被德国Merck、瑞士Spirochrome等公司商业化全球销售。
演讲题目:当超分辨遇上荧光寿命--Tau STED
夏先园
徕卡显微系统 高级应用专员
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的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后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显微镜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四年,在共聚焦、双光子显微镜、组织透明化以及生物样品制备方面具有丰富的实验经验。
演讲题目:用于STED超分辨成像的高光稳定性荧光探针
王晨光
吉林大学 教授
王晨光,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2013‒201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到吉林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有机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荧光成像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所合成的新型有机荧光染料C-Naphox-TEG已经被著名化学试剂公司TCI推向市场;获得日本尼康成像奖(NIKON JOICO AWARD,排名第二)以及第十九届国际发光会议青年报告奖(YOUNG PRESENTER AWARD);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优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及吉林省长白山特聘青年拔尖人才。
演讲题目:Sphingolipids Enable Animal Development By Regulating Peroxisome Localization And Hormone Signaling
李娜
上海科技大学博士后
2016年获得安徽大学学士学位,202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科技大学朱焕乎老师课题组博士后。主要从事营养代谢调控发育相关工作,特别是特定营养物质或信号如何实现对于个体生物发育的全局调控过程的研究。
演讲题目:核孔复合体定量及共标的Al解决方案
南希
徕卡生命科学
客户成功管理专家
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具有十余年显微数据分析及市场经验,为亚太地区科研用户提供图像分析解决方案。2021年加入Leica,负责Aivia AI 图像分析软件的产品管理、市场推广及技术支持。
演讲题目:云参观徕卡上海客户体验中心
赵梦路
徕卡生命科学显微镜应用专家
2017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分子影像实验室,主要研究肿瘤标志物配体亲和力,肿瘤靶向探针荧光成像、近红外成像。加入徕卡后主要负责超高分辨显微镜STED,FLIM荧光寿命检测,高端共聚焦FRAP FRET技术支持工作。同时在高端宽场显微镜THUNDER、TIRF、Scanner、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