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移动电源3C认证新规实施,徕卡显微系统助力电池检测


一张清晰的电池电极毛刺显微照片下,新规实施首月,已有超20批次充电宝因检测不合格被挡在市场之外。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宣布,自2025年5月6日起,移动电源(0914类别)及锂离子电池与电池组(0915类别)正式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规则17。

认证模式从企业送样变为“型式试验 + 初始工厂检查 + 获证后监督”,其中最关键的是型式试验改为在生产现场抽样测试7

“现场抽样能堵住企业送‘特制样品’的漏洞,确保测试样品与实际量产产品完全一致。”一位认证机构技术专家表示,“任何不一致都可能导致认证失败或证书撤销”1。

01 认证新规的核心变化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所有移动电源和锂离子电池产品必须获得CCC认证,否则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新规的核心变革在于抽样方式:2025年5月6日起,型式试验样品必须来自生产现场抽样,彻底取代以往的企业送样模式。

企业需确保生产现场备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样品,并保存完整的抽样记录(含抽样单、抽样视频等)供CQC追溯审查。

同时,获证后监督环节将定期审查产品一致性和工厂质量体系,形成闭环监管。

02 民航新规同步落地

2025年6月28日,民航新规正式生效:无3C标识、标识模糊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禁带登机。

根据规定,3C标识需具备多重防伪特征:白底黑字菱形边框,斜视有立体感,强光下隐现“中国认证”字样,撕开后含唯一防伪码。

部分已获认证的产品也面临风险。新规特别指出,即使有3C标识,如属罗马仕(PAC20-272/392/PLT20A-152)、安克(A1642等7款)等召回批次,仍禁带登机。

03 电池安全的隐形战场

“锂电池安全检测的核心难点在于电极质量控制。”一位材料检测工程师解释,“毛刺问题可能直接引发电池内部短路”。

锂电池电极的微小毛刺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短路起火。而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多角度、高精度的毛刺观测。

电极涂层均匀性同样关键。涂层厚度差异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需要高精度3D成像技术进行质量控制。

新规实施后,锂电池行业迎来检测技术升级潮。

认证新规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未来一年,检测技术将成为移动电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电镜制样技术和显微观察是其中关键一环。

04 徕卡的解决方案

针对锂电池检测痛点,徕卡推出样品制备和显微检测路线,并已在多家头部电池厂投入使用,为电镜和光镜分析提供无应力切割样品和显微观察。

EM TIC3X离子束切割制备无应力损伤样品截面

离子束切割技术尤其适合多层复合电池材料。如图所示,金属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经徕卡EM TIC3X加工后,各层边界和缺陷清晰可见,无机械抛光导致的材料涂抹。

多层电池材料截面(经EM TIC3X处理)

正极原材料截面(经EM TIC3X处理)

徕卡自动化毛刺检测系统

徕卡DVM6全自动毛刺分析软件配备可定制化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毛刺,帮助防止因热失控和短路而导致电池降解。

电池电极片边缘毛刺(用红色箭头标记使用 DVM6 数码显微镜拍摄的图像)。

电池生产的清洁度分析系统

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颗粒污染会导致短路和过热,从而导致电池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甚至故障。徕卡光学显微镜可提供快速准确的清洁度分析解决方案。为了进行视觉和化学评估,需要使用光谱法进行显微镜检查。

使用徕卡复合显微镜和 Cleanliness Expert 软件进行分析的滤光片上铜(Cu)颗粒的图像。

多层电池材料截面(经EM TIC3X处理)

正极原材料截面(经EM TIC3X处理)

徕卡自动化毛刺检测系统

徕卡DVM6全自动毛刺分析软件配备可定制化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毛刺,帮助防止因热失控和短路而导致电池降解。


电池电极片边缘毛刺(用红色箭头标记使用 DVM6 数码显微镜拍摄的图像)。

电池生产的清洁度分析系统

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颗粒污染会导致短路和过热,从而导致电池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甚至故障。徕卡光学显微镜可提供快速准确的清洁度分析解决方案。为了进行视觉和化学评估,需要使用光谱法进行显微镜检查。


使用徕卡复合显微镜和 Cleanliness Expert 软件进行分析的滤光片上铜(Cu)颗粒的图像。
显微镜的应用 | 徕卡显微系统助力锂电池检测 立即观看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徕卡官方微信,更多显微技巧,行业资讯尽在掌握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