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声明:本文转自北京福禧康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创办的 “神外前沿”新媒体中的《徕卡神刀博览》栏目。该栏目由徕卡显微系统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合作创办的一档精品神经外科手术展播类栏目,由“神外前沿”邀请国内外神经外科专家投稿。根据合作协议,徕卡可转载该栏目文章。未经“神外前沿”新媒体和原作者授权,禁止徕卡以外的第三方转载。文中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徕卡。

徕卡神刀博览第129期|专访北大一院伊志强: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国内领先 双镜联合让患者获益

观点摘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伊志强副教授:

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是我们科室有优势的亚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病例数在全国也位居前列。这类手术要求我们有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但更主要的是对这个部位复杂解剖的认识。对这个部位的手术,显微镜和内镜的双镜联合,我们一直在用,并且现在用得越来越多。

手术视频

(本视频内容仅限定医疗专业人士获取)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科室哪些手术在国内处在领先地位?

伊志强:颅内外沟通肿瘤是我们有优势的亚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一定影响力。这项工作,我们科室和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以及北大口腔医院合作有十多年时间,我的老师,科室前主任鲍圣德教授([第110期专访]北大医院鲍圣德: 失败的手术更值得学习和关注 神外科室不宜盲目扩张规模)开创了这项工作,我从读博士开始参与这部分工作,现在的病例数在全国可能也属于比较多的,涉及的病种也非常多,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目前这部分工作开展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好。

从人员梯队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很多老师都退休了,现在年轻的一代也成长起来,我们合作的范围也更广了,包括治疗的手段也在进步。

对于侧颅底肿瘤,包括翼腭窝、颞下窝、咽旁间隙等部位的肿瘤,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内镜手术,经鼻、经口、经颈来切除,替代以前需要开很大切口、损伤比较大的入路。我们现在开展这部分工作,同行和患者都比较认可,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也有很多专业同行的推荐。

神外前沿: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主要涉及哪些病种?

伊志强:一部分是颅内长到颅外的,如常见的脑膜瘤,通过颅底的孔隙长到外面了;再比如三叉神经鞘瘤,或者颅底的其他鞘瘤,还有像颈静脉孔区、枕大孔区肿瘤都可以突破颅骨的限制,长到邻近的部位。

还有一部分是颅外的肿瘤,比如颌面部常见的造釉细胞瘤、腺样囊性癌、肉瘤、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等。

还有一部分起源于颅底骨质的肿瘤,如软骨肉瘤、软骨瘤、脊索瘤、骨瘤等。其实它的总病例数不见得多,但是病理类型特别多,五花八门,涉及到的学科也比较多,如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还有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等。

因为我们遇到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的病人比较多,所以慢慢积攒的经验相对多些,而有些单位可能遇不上太多这样的病人。

神外前沿: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放射性坏死如何手术处理?

伊志强:我们团队遇到这类病人也挺多的。针对这类病人,一般我们先取活检,活检证实之后做放疗。也确实有病人出现放射性坏死,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还有一部分病人做的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放射性的坏死,比如下颌骨坏死等,现在北大口腔医院有专门的团队从事这方面的治疗。

放射性坏死之后的感染,包括动脉的侵蚀、出血等都处理起来都比较麻烦。对于出现动脉受累,出血的情况,我们都会及时的做出血动脉或有潜在危险动脉的栓塞。

放射性坏死很难完全避免,在颅底肿瘤上确实是个问题,尚需要进一步解决。

神外前沿: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显微操作和解剖的要求?

伊志强:毫无疑问,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的操作同样要求我们有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但更主要的是对这地方解剖的认识,这是困扰我们做这项工作的一个瓶颈:神外医生对颅内解剖很熟悉,但是对于颞骨、颞下窝、翼腭窝、咽旁间隙等位置的解剖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们要补上解剖短板。

我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做了大量的解剖训练,包括当时我们有一项国家教育部关于侧颅底的三维影像解剖与临床解剖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临床手术解剖演习,包括肉眼解剖、显微镜下解剖,内镜解剖,还要做尸头的CT及磁共振重建,在虚拟现实三维影像中,对孔隙、及尸头操作上不容易看见的结构做测量研究在影像上进行观察、测量及模拟操作,把解剖熟透之后再做手术,才能得心应手。

神外前沿: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使用双镜联合吗?

伊志强:实际上,我们一直在用双镜联合,包括之前我们做一些孔隙内的手术,肿瘤快切完了,有些地方又看不到,我们用内镜辅助观察或者进去看一看肿瘤是否全切除了;以前多数情况下也就仅限于此。但是这几年,有很多的肿瘤,如以前我们需要经过下颌或上颌入路做的一些手术,特别是像神经鞘瘤这样有完整包膜、相对比较软、周边有一定界限的肿瘤,我们经鼻内镜可以更微创地完全切除肿瘤。

有些肿瘤,我们经鼻能做一部分,有些需要显微镜下开放做一部分,如常见的前颅底的肿瘤,特别是复发的肿瘤,前颅底肿瘤有很大一块和大脑前动脉及脑组织有粘连,鼻腔也有一大块,以前我们可能分两次,或者两期,甚至两个单位做手术;现在我们不但在一个单位做,而且同期做、同时做:我们两组人,内镜经鼻往上切,显微镜经颅往下切,最后会师,一起做颅底重建,这样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相应的出血及感染的风险也相应减少了,病人预后可能会更好。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双镜联合手术案例。双镜联合现在用得越来越多。

课件摘要

专家简历

伊志强,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奖2021年度青年医师奖”获得者。2008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神经外科临床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赴日本信州大学附属病院、相泽病院及名古屋大学附属病院学习脑血管病及颅底肿瘤。擅长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颅内肿瘤手术,尤其是累及颅面、颅鼻、颅眶、颅颈等多部位的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参加国自然、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等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译及参与译著十余部。2007年9月,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微笑服务大使”。2008年3月,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首都文明服务明星。2010年4月,参加卫生部第一批医疗队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受到北京大学及北京市卫生局表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专业外语教育及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及创伤学组委员。任《中华神经创伤外科杂志》,《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多家核心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提交后,我们将每月自动将您关注领域的行业快讯更新链接通过短信、邮件发送给你
徕卡神刀博览第129期|专访北大一院伊志强:复杂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国内领先 双镜联合让患者获益 立即观看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徕卡官方微信,更多显微技巧,行业资讯尽在掌握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