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声明:本文转自北京福禧康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创办的 “神外前沿”新媒体中的《徕卡神刀博览》栏目。该栏目由徕卡显微系统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合作创办的一档精品神经外科手术展播类栏目,由“神外前沿”邀请国内外神经外科专家投稿。根据合作协议,徕卡可转载该栏目文章。未经“神外前沿”新媒体和原作者授权,禁止徕卡以外的第三方转载。文中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徕卡。

徕卡神刀博览第114期|专访东部战区总医院马驰原:学科建设薪火相传65年 颅底手术探索双镜前沿

观点摘要-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驰原教授

1.科室现有编制床位229张,医生46名,6个亚专业中心,是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在疫情前,科室年均手术量约3500台。

2.科室于1958年由刘承基教授创立,薪火相传,名家辈出,传承至今已是第五代。

3.作为接班人,我主要从事脑肿瘤,尤其专注颅底,包括显微镜开颅和内镜经鼻,以及双镜联合手术,双镜联合在未来将会成为神外的常规开展手术。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科室历史与发展概况?

马驰原:东部战区总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所西医综合医院。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于1958年由刘承基教授创立。刘承基教授是中国和军队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创造“五个第一”:中国第一本脑血管外科学专著《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异体脑垂体移植;中国第一个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椎动脉造影;中国第一例自体胃网膜移植颅内外搭桥手术;中国第一位引入“微侵袭神经外科”理念。刘承基教授一辈子开拓创新,将神经外科从无到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谭启富教授是第二任科室主任,被称为中国癫痫外科之父。他不仅一手开创并发扬光大医院癫痫外科,而且培养了一批癫痫外科专业人才,极大促进了我国癫痫外科事业的发展。

史继新教授是第三任科室主任,他是中国著名的脑血管病专家。王汉东教授是第四任科室主任,他是中国著名的颅底外科专家。传承至今,已是第五代。

神经外科是东部战区“头牌”科室,既承担军事任务,同时也对外开放面向大众;科室现有编制床位229张,是江苏省床位数比较靠前的科室。

科室现有医生46名,6个亚专业中心,分别是神经肿瘤中心、神经介入中心、神经创伤与重症中心、脊柱脊髓中心、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心、功能神经外科中心,亚专业齐全,经过多年努力,科室人才辈出,传承有绪。

作为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团结奋斗干劲很足,将“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作为口号和动力,努力发展科室,再创辉煌,进入国家第一梯队行列。

神外前沿:科室年均手术量?

马驰原:疫情前,科室年均手术量约3500台。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手术量在3000台左右,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室去年一年手术量比前年同期增加了15%。在抗疫的同时,科室依然全力保障神经外科疾病的救治。

神外前沿:个人的临床方向?

马驰原:我主要从事脑肿瘤的救治,尤其专注颅底,包括显微镜开颅和内镜经鼻手术,两个方向都是我的主攻方向。我的手术治疗理念是用显微镜内镜,经鼻和开颅,互相结合,360度达到颅底病变。

神外前沿:双镜联合开展情况?

马驰原:科室在双镜联合手术方面开展比较早,我从事内镜工作已有十几年时间。在接触内镜之前,也一直是从事显微镜颅底工作,所以在我学会内镜以后,就较早地把内镜和显微镜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是较早开展双镜联合手术治疗颅底病变的科室。无论是垂体瘤或者鞍上病变,用显微镜和内镜,或者都用内镜,在经颅和经鼻两个方向进行手术,科室都已较早开展。在听神经瘤内听道这部分,我们用内镜将内听道肿瘤切除,其余部分用显微镜进行清除,这也是科室很早就已经开展的工作。

由于我较早地学习内镜,现在运用显微镜和内镜都得心应手,也不存两组人手协调及可能存在的竞争等问题。在一台手术中,某一阶段用显微镜或内镜,已经是我手术工作中的常态。

神外前沿:双镜联合选择什么体位?是固定不动吗?

马驰原:这是个非常好的专业问题。以鞍上下联合治疗巨大垂体瘤为例,经鼻入路方向,头略向后仰是经鼻内镜方向非常合适的手术体位,如果到经颅时,无论用翼点或LSO切口,或经眉弓入路等切口,头略向后仰也是非常符合开颅手术的要求。

所以在手术中,我们首先要找一个能否两种入路都非常合适的体位,这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如果第一选择有点难,现在手术床比较灵活,可以术中根据需要调整体位,不难实现。

神外前沿:据我们了解侵袭到鞍上的巨大垂体腺瘤比较适合双镜联合?

马驰原:巨大垂体瘤,向鞍上尤其向鞍上侧方侵袭的巨大垂体瘤,是非常适合用经鼻和开颅双镜联合入路的其中的一种,符合这种手术入路治疗的疾病远远不止这一种。

比如我们经常做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这部分肿瘤有时深入到鼻腔、眶内、上颌窦等。这种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如果采用经颅手术打破其沟通,有时本来很小的颅底破坏将其扩大成大的破坏,另外从颅内清洁的部位做到颅外相对不清洁的部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手术后要做大范围颅底重建,也有风险,所以双镜联合对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非常适合。

我们从开颅方向做颅内部分,做到颅底停止;颅外沟通的这部分,从颅外将其解决,无论是沟通到鼻腔、眶内、上颌窦等,用内镜经鼻、经眶、经口做,同时因为中间的沟通点相对较小,重建也相对容易,无论是从颅内、颅外或者颅内外联合进行重建,效果都很好。

总体来说,我们不用过于强调双镜联合。大家更应该接受它,让它变成自然而然,一种常态化。未来完整的手术室,一定是能够把显微镜内镜很好的结合,同时又让机器不“打架”,这应该是未来手术室布局有所考虑的方向。

手术视频和资料

(仅限医疗专业人士免费观看手术视频)

专家简介

马驰原 主任医师、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全国委员、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青委执行主委等职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等。先后于美国Barrow神经科学研究所、美国UPMC神经外科神经内镜中心、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内分泌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交流访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课题、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等。先后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8项,主译《经鼻内镜颅底肿瘤手术学:多学科合作》,参与编著《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内镜颅底外科手术入路》、《脑膜瘤》、《颅底脑膜瘤》等专著。

提交后,我们将每月自动将您关注领域的行业快讯更新链接通过短信、邮件发送给你
徕卡神刀博览第114期|专访东部战区总医院马驰原:学科建设薪火相传65年 颅底手术探索双镜前沿 立即观看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徕卡官方微信,更多显微技巧,行业资讯尽在掌握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