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声明:本文转自北京福禧康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创办的 “神外前沿”新媒体中的《徕卡神刀博览》栏目。该栏目由徕卡显微系统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合作创办的一档精品神经外科手术展播类栏目,由“神外前沿”邀请国内外神经外科专家投稿。根据合作协议,徕卡可转载该栏目文章。未经“神外前沿”新媒体和原作者授权,禁止徕卡以外的第三方转载。文中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徕卡。

徕卡神刀博览第116期|专访昆医大附一院汤志伟:如何控制脑血管搭桥流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

观点摘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汤志伟

1.从我自己的经验看,流量的控制,受体血管的选择,以及搭桥的方式等对术后并发症,都是有影响的。

2.对于1毫米以下,特别是0.6~0.8毫米左右直径血管,我可能会放到8~10倍,这种放大倍数对显微镜要求很高。如果景深不够,我们进行立体操作时,针线会出视野,有时会影响术者操作。

3.我基本上所有的血管病手术都要用显微镜下的荧光造影;在搭桥手术中,我常规是在搭前、搭后都用荧光,观察整个术期的血流改变情况。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目前的业务方向主要治疗病种?

汤志伟:最近几年我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和脑肿瘤显微外科治疗。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烟雾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慢性闭塞等;脑肿瘤主要以胶质瘤为主。

神外前沿:哪些脑血管的手术比较有难度?

汤志伟:从两个层面讲,脑血管病手术比较有难度,第一是技术层面,复杂的血管病变,如巨大的动静脉畸形、复杂的瘘,包括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引起的出血,这一类疾病处理可能难度比较大。

当然,复杂的巨大的动脉瘤,比如迂曲、扩张较长的蛇形动脉瘤,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单纯外科手术夹闭处理,都会变得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复合手术来完成。

第二层面,从缺血的角度讲,涉及到术后并发症。虽然手术本身有时候操作不太复杂,但是如何制定一个详细的手术计划,使术后并发症下降,特别是缺血搭桥。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如何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术后并发症都是个有挑战性的话题。

神外前沿:哪些因素影响搭桥术后并发症?

汤志伟:现在术中有很多监测手段,包括脑电、测血流切面-流量指数(CFI)、术中荧光等。但无论从术前影像学检查,还是术中实时监测,以及术后的监测看,其实大家都在探索的阶段。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能够很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当然有些术式的改变。

从我自己的经验看,我觉得流量的控制、受体血管的选择,以及搭桥的方式等,对术后并发症是有影响的。

神外前沿:搭桥手术如何控制流量?

汤志伟:控制流量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我们经常希望能做到搭桥比较精准,但是搭桥是动态平衡的过程。我们搭进去之后,血流量并不会当时是多少,以后也就是多少。我们做过术前灌注的患者,术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不同病人灌注是波动的,并不是实时的。所以我们很难做到精准,就是我们搭桥后,随着病人的血压、体位或者其它并发症等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桥血管和受体血管之间流量发生改变,所以这是个难点。

神外前沿:搭桥手术对显微镜放大倍数有要求呢?

汤志伟:有要求。1.2毫米以上血管,对显微镜的苛求程度不高,放大倍数可以不大。但是对于1毫米以下的血管,特别是0.6~0.8毫米左右直径血管,我们放大倍数会比较大,我个人可能会放到8~10倍,这种放大倍数对显微镜要求很高,因为我们在进行搭桥操作的时候,不是平面操作,相对还是在一个范围内的立体操作。如果显微镜景深不够,我们进行立体操作时,针线会出视野,有时会影响术者操作。

神外前沿:显微镜荧光造影在应用吗?

汤志伟:我基本上所有的血管病手术都要用荧光。在搭桥手术中,我常规是在搭前搭后都用荧光来观察整个术期的血流改变情况。一般来说,我们用彩色荧光,虽然它不是很精准,但是基本上可以做到半定量的,包括流速、强度、延迟等几个参数,可以和术前的灌注影像有相对应的联系。

神外前沿:烟雾病搭桥血管的选择?

汤志伟:一般来说烟雾病经典术式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4段做得最多。此外,也不限于一种术式,包括受体血管、供血管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我们有的烟雾病患者,枕叶视觉中枢缺血,色彩下降或暗淡,一部分以抑郁症或类似为表现,这时灌注显示枕叶缺血为主,我们可能会用枕动脉去搭,这是供血管的改变。

那么受体血管的改变,有时皮层M4受体血管不好,而患者又缺血很重的情况下,有时我们会分策略尝试做M3,甚至M2,当然这种调整情况很少。

课件摘要

专家简介

汤志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层次卫生后备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本科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石祥恩教授。后到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进行为期近3年的脑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并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师从华山医院徐斌教授和日本富山大学附属医院Kuroda教授学习烟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临床诊疗,包括脑动脉瘤,烟雾病,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畸形,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特别是颅内外血管高流量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巨大动脉瘤,中低流量搭桥治疗烟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在云南率先组建脑胶质瘤MDT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包括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影像专家,神经病理专家,神经肿瘤放疗专家和化疗专家,团队建设得到上海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的指导和支持,对胶质瘤的诊疗紧跟国际和国内前沿。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SCI文章16篇。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提交后,我们将每月自动将您关注领域的行业快讯更新链接通过短信、邮件发送给你
徕卡神刀博览第116期|专访昆医大附一院汤志伟:如何控制脑血管搭桥流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 立即观看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徕卡官方微信,更多显微技巧,行业资讯尽在掌握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