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转自北京福禧康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创办的 “神外前沿”新媒体中的《徕卡神刀博览》栏目。该栏目由徕卡显微系统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合作创办的一档精品神经外科手术展播类栏目,由“神外前沿”邀请国内外神经外科专家投稿。根据合作协议,徕卡可转载该栏目文章。未经“神外前沿”新媒体和原作者授权,禁止徕卡以外的第三方转载。文中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徕卡。
神外前沿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主要依赖于微血管减压术。看似简单的微血管减压术,如果能够做到既能减压又无手术并发症,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存在较大的挑战。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梁维邦教授是国内微血管减压术领域知名专家, 有着娴熟而丰富的手术技术。梁维邦教授指出,做好微血管减压术需要掌握四个手术要素,并且要有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与对局部解剖结构的充分理解。
近日,神外前沿新媒体专访了梁维邦教授,访谈内容如下:
神外前沿:颅神经疾病的病种也很多,哪几类手术您做的比较多?
梁维邦:我是2000年从日本回来,当时江苏这一带的神经外科,还没人专门做颅神经疾病,比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我们医院的神经外科,在早期和优秀的医院相比,还是有点差距。当时我们考虑差异化发展,所以就选择重点做这个领域,后来做得还算不错。
据于炎冰教授和我说,颅神经疾病除了他做的最多之外,可能就是我们做的比较多了。我们在全国也业内公认的比较好的中心,年手术量在800台左右。
我们这两年也该开展了一些其他疾病的DBS治疗,如运动障碍性疾病,每年大概将近100例。
神外前沿:微血管减压手术,据我们了解手术速度比较快,技术要点和难点在哪里?
梁维邦:实际上,如果谁说这类手术简单好做,那一定是个外行,其实微血管减压手术并不好做。难度来自哪些方面?第一,这些患者几乎是健康人,只有一点功能障碍,这无疑给外科医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为患者都是希望改善生活质量。
第二,每个人的变异都非常复杂,而且在小小的区域内,医生去面对每一个这样的个体,都希望要治疗好,其实压力是巨大的,特别当医生做的手术量很大的时候,压力就更大。
有些人说这个手术做的速度很快,其实不是,就在我们医院,至少我们是做的很慢的,我们是希望把安全和疗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因为我们不需要去赶时间。
上个月,我们做了八十几台手术,应该在国内算比较多的。患者预约手术后,等待的大约两个星期左右才能住院,吸引的也是来自全国的病人。目前,全国很多病人会到我们这里来。
神外前沿:在显微镜下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梁维邦:要点有几个,第一,要对解剖学要非常了解,面对变异要能准确的判断;第二,一些重要结构一定不能破坏,比如这个区域最主要的舌咽神经,双极电凝碰一下,患者在术后可能就不能说话、吞咽出现困难,就要插胃管了。再比如听神经,稍微有点压力牵张或者暴露时间长一点,或者供应的小血管受到点影响,出现痉挛了,术后患者可能就耳聋了。
所以这个术式看似简单,实际手术风险非常大,所以对解剖结构的判断很重要。
第三,这个手术从很大程度上说,不是给垫开一下,然后塞个东西,严格的说应该是给血管和神经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位置关系。要实现这种位置关系的满意的建立,的话,可能要取决几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要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第二个因素,改变这种结构以后,要稳固要可靠,不能一会就动了,显然是不行的;第三个因素,原来这个地方是压迫的,不能把这个地方再放个东西,再压上去肯定不行,就要把这个地方旷置出来;第四个因素,移位了血管以后,血管还不能因为移位影响其血流,因为血管本身是要满足供血的。
这说来容易,但要完全满足这四点非常不容易。
神外前沿:您说得真是非常的到位和详细,为了看解剖关系,有医生用3D Slicer在术前重建出来,您用这种方法吗?或者说您是怎么做的?
梁维邦:我们很少的去做,因为做得时间久了,影像学资料一看,我们在脑子里就会迅速建立一个立体图像出来。
神外前沿:您谈到的第二个因素,手术之后还要保持牢固,这是怎么做到的?
梁维邦:我们和国内其他中心的做法有些区别,我们的手术过程当中更多是用悬吊的办法,并不是塞个东西垫进去。
这个悬吊的技术,道理特很简单,要支持一个血管,一定有两个技术,一是把血管垫起来,二是把血管吊起来。如果面对一个血管是比较长,或者是血管压迫的点,只有在那个地方垫,才能让血管和神经去分离的时候,这时如果能用悬吊的方法,就很有优势,既移位了血管,又建立了可靠的联系和位置关系。另外,确实也能让原来区域再受压。
微血管减压手术是这样的技术,就像我们挑个挑子,肩膀上添了两个桶,我的肩膀已经压得非常痛了。需要做的事情,不是给肩膀上加了一个垫肩,把压力缓解或者说变软一点,而是要来两个人,把扁担拿起来,让我的肩膀解除压力。
神外前沿:您还谈到一个不能影响血流,这个是通过什么来测试的?
梁维邦:没有做测试,因为这些血管往往都比较细,空间也比较小,如果我们放个多普勒超声就很难操作,主要是靠术者视觉上的判断。最主要的就是血管不能扭曲,不能明显地成角,这些都在术者视野底下。如果血管移位以后,明显的成角或扭曲了,显然会影响血流。
神外前沿:微血管减压术,您觉得开展需要注意哪些?不能犯哪些错误呢?
梁维邦:最主要就是应该有很好的显微外科基础,因为手术操作的空间非常小,而且神经血管密集,如果没有娴熟的即使,可能捅一下就会出大问题了。
另外,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理解,要有非常很好的理解,因为结构很复杂而且变异很多。
还有,如果希望很好的提高,一定手术量的积累也是必要的。如果一年只做几个病人,显然很困难。我们在医院里大概每年做800台左右手术,真是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或者变异的情况,都能看得到。
1.00:00-00:21 打开硬脑膜,缓慢释放脑脊液
2.00:25-00:40 小脑表面放置棉片,保护脑组织
3.00:45-01:24 充分解剖后组颅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之间蛛网膜
4.01:30-01:55 探查见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及后下动脉
5.02:00 -02:55 在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发出位置附近操作,使其移位
6.03:00 -04:40 将小脑前下动脉近端使用Teflon垫起
7.04:50-06:25 将小脑前下动脉远端使用慕丝线悬吊
8.06:25以后 检查REZ区见减压充分
基本资料:患者男,70岁,
主诉:阵发性左侧面部不自主抽搐10年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左侧下眼睑及口角间断不自主抽搐,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阴性。
目前诊断:左侧面肌痉挛
手术方式: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术前MR可见左侧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
术后情况
术后1小时后麻醉完全清醒,左侧面部抽搐停止。
术后恢复良好,面部未见抽搐,切口愈合可,术后第六天出院。
受访者简介
梁维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功能与脊柱脊髓学组组长,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以来一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2015年至2017年度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并被评为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全国Top10 医生。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等颅神经疾病;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或复发三叉神经痛;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及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各类颅内肿瘤。执业以来发表临床相关研究论文130余篇,SCI收录23篇。